匯集了週遭親友及留言詢問的意見

個人整理了一下

提出一些想法與大家分享

對於益生菌療法抗過敏成效不若預期

原因約可分為兩大類:
一、先天因素



1、個人體質與使用之益生菌株的契合度



前文中有提到,單一菌株對於人的契合度約有2成,如果是複合多菌株配方,這個比例就會下降,至於複合多菌株配方則要注意所使用的菌株是否均為抗過敏用,或是僅有單一菌株是抗過敏用,其他僅是輔助菌株。

一般來說,若依照治療劑量(10億菌株/日)服用一到二個月後,若沒有改善,大概就是您的體質與這個產品配方不太合。



2、是否確定為過敏性症狀



有些皮膚上的紅疹,看起來很類似過敏的症狀,但若非為過敏性的症狀,益生菌療法的成效也很有限。

二、人為因素



1、環境控制與飲食控制



過敏症患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環境控制與飲食控制,盡量的避開過敏原,如此來搭配益生菌療法才會獲得最佳效果,若市過敏患者持續接受過敏原的刺激,如此一來,吃再多的益生菌也是成效不彰。提醒大家在連續大雨過後,請記得將寢具烘乾,減少塵蹣的刺激。

另外若能搭配飲食習慣的改變,可以使得您服用的益生菌在體內更加活耀,例如蔬果汁、酵素、醋等等都有助於益生菌的生長。



2、使用菌株是否正確



關於這點,消費者真是楚於一個相當不利的地位。例如某一知名的乳酸菌產品,在其法國原廠的產品介紹及衛生署所發給的葯證中,僅標明腹瀉等腸道機能,但是進口商卻在其網站上說明具有抗過敏的效果(這部分因沒有法國原廠的研究報告,故不敢斷言是否對於過敏有效果),還有的廠商搭著話題的風潮推出類似名稱的產品,借用其他的研究資料來佐證,使得消費者無從判斷。

另外在蔡英傑博士的書中提到的”菌株特異性”(只有特定的乳酸菌菌株,才有特定的保健功效),亦是一個關鍵,一般產品只標示使用的菌種,若在其相關的介紹或是官網上並沒有在詳加說明,消費者也無從判斷所購買的產品,是否真為研究資料中所採用的菌株。

因此,自這部分若有疑慮,最好打個電話給廠商詢問,並請其提供資料。



3、使用劑量是否足夠



常有人說服用一點點的乳酸菌就感覺到效果,那個是在一般保健的狀態下會產生的效果,例如偶發的腹瀉、脹氣等等,若是長期腸胃機能不佳、習慣性便秘或是過敏體質,是打算服用益生菌來改善人體某機能的問題,則就必須服用到所謂的”有效治療量”,在許多研究報告及報章報導,多可以發現所謂的治療量為10億菌株/日,而且是指單一菌株。



4、持之以恆



益生菌療法屬於輔助療法,需要長期服用且沒有立即性的效果,需要有恆心語意力來進行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lex03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